close


電影《黃克功案件》海報
  立有赫赫戰功的紅軍幹部殺了人,該怎麼審判?被稱為“首個國家憲法日獻禮片”的電影《黃克功案件》,昨日起在全國公映。
  “有人說這部電影是為憲法日量身定做的,這是誤解,其實是巧合。”該片製片人王浙濱告訴新京報記者。事實上,這部電影的劇本創作耗時近9年,由於題材敏感,遲遲未投入拍攝。
  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壓反腐,從嚴治黨、治軍。該片編劇王興東覺得,“拍這部片子的大環境有了”,但此後的攝製過程,一波三折。直到今年,中央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成為十八屆四中全會的主題。《黃克功案件》更具現實意義,隨後拍攝完畢,併在首個國家憲法日公映。
  “共產黨絕不包庇自己犯罪的幹部,不搞官貴民賤,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這部電影想表達的理念,這正符合現行憲法的基本精神。”王興東認為,《黃克功案件》由一部敏感題材電影到“憲法日獻禮片”,它的境遇折射出法治、憲法在政治生活中的變化。
  2005年後
  因題材敏感拍攝被擱置
  今年12月1日下午,《黃克功案件》在京首映,胡耀邦之子胡德平、羅瑞卿之子羅箭、羅榮桓之子羅東進、張愛萍之子張翔等近百位革命後代出席觀影。
  影片放映結束後,胡德平、羅箭等人回憶,小時候曾聽父輩講起過這個案子,當年在延安影響很大。
  “黃克功案”是一段真實的故事,源自77年前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刑字第二號案件。影片英文名翻譯過來更直接——“一樁延河邊發生的謀殺案”。
  1937年10月全面抗戰之際,抗日軍政大學紅軍將領黃克功因逼婚未遂,將女學生劉茜殺害。如何處置這位戰功卓著的紅軍將領黃克功,是赦還是殺,成為整個故事的焦點。
  “過去有些人把‘黃克功案’看成一樁桃色事件,不便於宣傳和表現。”王興東2002年在延安參觀抗大時,瞭解到“黃克功案”始末,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軍隊幹部犯罪交給邊區法院公開審理判決,這對後來的民主法制建設產生了積極影響。
  抗戰開始,一將難求。黃克功寫信給毛澤東請求赦免,毛澤東沒有使用特赦權。王興東認為,共產黨有鐵的法律,堅持民主法制,不搞官貴民賤,法律面前官民平等,贏得天下是有道理的。
  王興東是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編劇,創作過《辛亥革命》、《孔繁森》、《離開雷鋒的日子》、《建國大業》等主旋律影片。他覺得自己發現了一個兼具戲劇衝突和現實意義的好題材,於是2005年寫出了《黃克功案件》的劇本。
  王興東先發給了時任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楊勝群把關。2005年12月,楊勝群在審閱意見中說,“這件事儘管已成歷史,但今天仍發人深省,對於啟發人民認識從嚴治黨、從嚴治軍的重要性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如明後年推出非常好”。
  由於劇本中出現了毛澤東、胡耀邦等領導人的形象,屬於“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劇本必須由省級單位提交給當時的國家廣電總局“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影視創作領導小組”審看後,才決定是否開拍。
  “我拿著劇本找了好幾個省市的主管部門,他們都不敢冒頭,說故事很好,但涉及到反特權,又涉及軍隊,尺度不好把握。”由於題材敏感,王興東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合作方。
  “沒有雷聲不會有閃電大雨,一切要看氣候,對於這樣的題材,決定劇本命運的是大環境。”王興東說。
  十八大後
  拍攝遇中央反腐反特權“當口”
  十八大召開後,這位多次創作主旋律作品的編劇註意到一些新動向:中央出重拳反腐,不管職務多高,只要違反黨紀國法,老虎蒼蠅一起打。
  “從2000年《生死抉擇》到現在,銀幕上很少出現反腐、反特權的電影,現在迫切需要嚴懲黃克功之類的故事,正是當口。”王興東重新修改了2005年寫成的劇本,通過北京市電影公司上報走審批程序。
  劇本蘊含的現實意義,很快得到官方肯定。2013年7月,北京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審讀劇本後認為,“廢除對有貢獻的人在法律上的照顧,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示範意義;體現了我黨從嚴治黨、治軍的決心和價值追求,對現實有警示意義”。
  王興東記得,去年8月,重大革命和歷史題材影視創作領導小組電影組第一遍審看劇本,提出6點修改意見。
  當時,時間離陝北的秋天近了,黃克功行刑是10月,錯過季節就無法拍攝了。
  修改後的劇本中,毛澤東對黃克功事件表態,要求依法審判,移交邊區法院,並參與選定審判長;審判大會上,毛澤東給法庭的信,當庭答覆了黃克功不能赦免,並向全黨全軍發出“一切共產黨員、一切紅軍指戰員、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黃克功為前車之鑒”。
  劇本再度送審,一致通過。
  四中全會前
  請中紀委和司法部門審看
  今年3月底,樣片大概製作完成,劇組主動請中紀委和司法部門審看樣片。
  此前,王興東因拍攝電影《法官媽媽》結識了時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張軍。張軍如今的職務是中紀委副書記。全國兩會前,劇組非正式邀請張軍到北池子大街67號的北京市電影公司看片。
  “張軍說,這部影片講黨紀國法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法治的思維、法治的方式反對腐敗。這個主題重大,也很貼近現實。特別是我們現在辦案的力度越來越大,把這部影片拿出來再推動一下,很難得。”12月1日首映式結束後,王浙濱回憶說,“中紀委領導肯定影片,讓我們對以後的審查比較有信心”。
  全國兩會前後,王興東第一次聽說,十八屆四中全會將研究“依法治國”。
  王興東覺得,在此背景下,電影《黃克功案件》契合當下的“大氣候”。
  為了讓電影的拍攝手續儘快完備,劇組請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審看樣片。王浙濱說,周強觀後評價“影片很好地回答了一個問題,共產黨不是搞人治的,從歷史上就是堅持民主法治的”。
  2014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為影片《黃克功案件》致函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公廳,提出審看意見。
  王浙濱記得,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審看影片後說,“黃克功案”對當今把權力關進籠子,反對特權、反對腐敗有重要意義。曹建明還建議,可否適當加重公訴人胡耀邦的戲份和情節。
  這部片子得到中紀委、最高法和最高檢的肯定,王浙濱很欣慰。今年8月初,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經過多方審看的電影《黃克功案件》,終於走完了公映前的所有程序。
  憲法日公映
  彰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今年10月末,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公佈,將每年12月4日定為國家憲法日。《黃克功案件》於當日公映。
  現行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王興東認為,影片中審判長雷經天在面對情與法、殺與赦的選擇中,正是以憲法精神作為判案原則。
  他為雷經天設計了這樣的臺詞:“共產黨內沒有特殊黨員,無論你職位多高、資格多老、功勞多大,沒有人能超越法律”;“必須廢除優待紅軍、高人一等的舊法令,(這意味著)判處了我代表的某個集團利益的死刑”;“如果我們寬容了黃克功,官貴民賤,共產黨不姓共了,人民就會與我們不共戴天,像罵國民黨特權腐敗一樣,反對我們”。
  首映式後,有觀眾問劇組,“黃克功案”的審判結果,對當下打“大老虎”有何現實意義?製片人王浙濱回答,《黃克功案件》展現的是77年前的故事,它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至於當下的“大老虎”怎麼打,和本片的立意和初衷其實沒有直接關係。
  從9年前寫出劇本到如今公映,王興東覺得,十八大後中央從嚴治黨、從嚴治軍,再到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正是《黃克功案件》這部電影能夠公映的大環境。
  “電影是社會的鏡子,歷史是今天的鏡子。”擁有35年劇本創作經驗的王興東說。
  ■ 背景
  何為黃克功案?
  黃克功是16歲隨毛主席上井岡山的紅軍將領。1937年10月全面抗戰之際,抗日軍政大學紅軍將領黃克功因逼婚未遂,將女學生劉茜殺害。如何處置這位戰功卓著的紅軍將領黃克功,是赦還是殺,成為案件的焦點。最終,黃克功在延安被公開審判槍決。雷經天作為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民主法制建設的奠基人之一,他和公訴人胡耀邦成為本案的重要司法人物。公開審理黃克功案件是我黨領導下的高等法院審判刑事案件的開山之作,從偵破、起訴到審理、判決,為陝甘寧邊區的司法公正確立了標準,嚴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職位多高、功勞多大、資歷多老,觸犯了法律就必須受到嚴懲,奠定了共產黨依法執政的經典案例,這是以黃克功和劉茜兩條生命築就的公平正義的法律基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lbjvgkl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